【章节测试】2020临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免疫检验》习题六

2019年09月23日 来源:来学网

      1、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局部缺血

  B、再灌注损伤

  C、微生物感染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抑制剂的应用

  2、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Th1

  B、Th2

  C、Th3

  D、Th4

  E、Th17

      3、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

  A、过敏原

  B、血清IgM

  C、抗血细胞抗体

  D、循环免疫复合物

  E、皮试

  4、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5、可直接杀伤特异性靶细胞的是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致敏Tc细胞

  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是

  7、超敏反应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8、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重症肌无力

  B、Goodpasture综合征

  C、皮肤荨麻疹

  D、类Arthus反应

  E、传染性超敏反应

  9、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清病

  D、全身性红斑狼疮

  E、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10、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引起组织损伤作用最强的细胞是

  A、T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1、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D、补体激活

  E、中性粒细胞浸润

  1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

  A、Ⅰ、Ⅳ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免疫缺陷病

  13、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制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14、补体活性片段中的趋化因子是

  A、C2a

  B、C5a

  C、C4a

  D、C4b

  E、C3b

  15、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何型变态反应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非变态反应

  16、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何型变态反应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非变态反应

  17、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引起服用者出现溶血现象,解释的理论基础是依据

  A、药物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

  B、通过激活补体而使红细胞溶解

  C、由细胞因子引起

  D、载体-半抗原结合效应所致

  E、由针对药物的抗体引起

  18、有抗体和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Ⅰ、Ⅱ型超敏反应

  C、Ⅱ、Ⅲ型超敏反应

  D、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Ⅳ型超敏反应

  19、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A、IgM/IgG

  B、补体

  C、NK细胞

  D、吞噬细胞

  E、T细胞

  20、通常以下何种原因易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A、次要血型抗原鉴定不当

  B、输全血而非红细胞

  C、贮血温度控制不当

  D、病室、后勤工作中的错误导致对血标本、供血袋或病人血型鉴定不当

  E、以上都是

      21、在Ⅱ型超敏反应中

  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

  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

  C、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D、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

  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22、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

  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B、寻找变应原

  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

  D、诊断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23、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Arthus反应

  B、格雷夫斯病(Graves病)

  C、花粉症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

  24、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脱敏注射

  B、减敏疗法

  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

  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

  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

  25、不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

  A、花粉

  B、蛾

  C、同种异型抗原

  D、青霉素

  E、真菌

  26、可直接杀伤特异性靶细胞的是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致敏Tc细胞

  27、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

  A、清除杀伤变应原

  B、合成组胺

  C、吸附IgE

  D、释放IL-4

  E、以上都不是

  28、下列哪种病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A、支气管哮喘

  B、过敏性鼻炎

  C、接触性皮炎

  D、药物过敏荨麻疹

  E、青霉素过敏

  29、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30、下列不属于皮试的是

  A、皮内试验

  B、挑刺试验

  C、斑贴试验

  D、束臂试验

  E、以上都不是

  31、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

  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B、寻找变应原

  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

  D、诊断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移植排斥反应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在同种异体间的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的免疫系统首先被供者的组织抗原(HLA)致敏,受者体内的致敏T细胞识别移植器官上的异体抗原,导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局部浸润等炎症反应,形成移植排斥反应,可造成移植器官的坏死。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效应T细胞主要有CD4+Th1(TDTH)细胞和CD8+Tc(CTL)细胞。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致敏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致敏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多发生于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原虫等。当胞内感染有结核分枝杆菌时,巨噬细胞在CD9+Th1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IFN-γ作用下被活化,可将结核分枝杆菌杀死。如果结核分枝杆菌抵抗活化巨噬细胞的杀伤效应,则可发展为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而成,在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试验是典型的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局部表现。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传染性超敏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变应原,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迅速减少。所以,该疾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浸润是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纤维酶和碱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一)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体内持续出现DNA-抗DNA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关节或其他部位血管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多脏器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清病为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的Ⅲ型超敏反应。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的Ⅲ型超敏反应。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外来药物半抗原结合在血细胞上成为完全抗原后刺激体内产生相应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或巨噬细胞造成血细胞损伤,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它是由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Ⅲ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Ⅱ型超敏反应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输血反应可由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的输血引起红细胞溶解。通过血型鉴定选择同型血输入可避免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因此病室、后勤工作中的错误导致对血标本、供血袋或病人血型鉴定不当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各种类型的皮肤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变应原,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帮助诊断。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TSH受体的甲状腺刺激抗体。所以Graves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抗毒素过敏当然就要进行脱敏治疗。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同种异型抗原引起交叉反应。

  2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致敏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①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的多见。②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③过敏性胃肠炎。④荨麻疹。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皮试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挑刺试验和斑贴试验。束臂试验属于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

  3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各种类型的皮肤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变应原,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帮助诊断。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