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练习】2021口腔助理医师口腔内科学练习题(3)

2020年11月18日 来源:来学网

       为帮助2021年口腔助理医师考生备考,小编整理2021口腔助理医师口腔内科学练习题,供大家参考!更多咨询,请关注来学网

  一、A1

  1、牙槽骨水平吸收时形成的牙周袋通常为

  A.骨上袋

  B.骨内袋

  C.复杂袋

  D.1壁骨袋

  E.4壁骨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

  【该题针对“牙槽骨吸收方式”知识点进行考核】

  2、关于龈沟液以下不正确的是

  A.牙龈健康者极少有龈沟液

  B.炎症时龈沟液明显增多

  C.液体成分主要来源于血清

  D.龈沟液中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特异性致病菌的作用

  E.龈沟液中无白细胞等防御细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龈沟液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龈沟液的液体成分主要来源于血清,其他成分则分别来自血清、邻近的牙周组织(上皮、结缔组织)及细菌。内容包括补体-抗体系统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也含有白细胞(主要为通过龈沟上皮迁移而出的中性粒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

  【该题针对“牙周组织防御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

  A.龈沟底

  B.进入结合上皮1/2~1/3处

  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

  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

  E.终止于结合上皮的冠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探诊深度(PD):指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以mm为单位记录。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在健康状态下探针可进入结合上皮;有炎症时探针会超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区达健康结缔组织冠方。经治疗后,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消失,胶原纤维新生,使结缔组织对探诊的抵抗力增强,探针不再穿透进入结缔组织中,而是中止在结合上皮内。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4、通过牙周探诊显示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牙周袋的深度

  B.探及龈下牙石

  C.袋内溢脓

  D.附着水平

  E.探诊出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牙周探诊是牙周炎诊断中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有无牙周袋或附着丧失,并探测其深度和附着水平,此外,还应观察探诊后是否出血,探测龈下牙石的量及分布,根分叉是否受累。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属于慢性牙周炎病因中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的是

  A.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血链球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类杆菌

  C.牙龈卟啉单胞菌、黏放线菌、血链球菌

  D.血链球菌、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

  E.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慢性牙周炎中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类杆菌、齿垢密螺旋体(Td)等成为优势菌,还有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等形成致病性很强的生物膜。

  【该题针对“牙周致病菌”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的全身疾病是

  A.肺炎

  B.胆囊炎

  C.胃炎

  D.肾病

  E.糖尿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糖尿病伴发牙周病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缺陷、组织内血管基底膜的改变、胶原合成减少、骨基质形成减少,以及免疫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障碍。近年来发现,糖化末端产物(AGES)与其细胞受体(RAGE)作用的加强是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加重的机制。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全身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7、目前较公认的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是

  A.饮酒

  B.吸烟

  C.嚼口香糖

  D.常饮甜饮料

  E.饮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吸烟:研究已证实,吸烟也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与维护期中牙周炎的复发有关,为剂量依赖性。重度吸烟者(>10支/天)疾病进展较快,戒烟者较现吸烟者复发的危险性低。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与吸烟量有关。由于吸烟增加了附着丧失和骨丧失的危险性,使牙周组织的破坏加重,因而吸烟状况可作为评估个体牙周炎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题针对“牙周微生物致病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8、牙菌斑中“玉米棒”结构主要是由

  A.拟杆菌与链球菌组成

  B.微球菌与链球菌组成

  C.梭状菌与拟杆菌组成

  D.丝状菌与球菌组成

  E.螺旋体与球菌组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玉米棒结构,是成熟菌斑表面观察见到的,主要是由丝状菌与球菌组成。成熟菌斑表面形成的特殊结构主要是由丝状菌与球菌组成。

  【该题针对“菌斑形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9、菌斑生物膜的独特结构有利于细菌

  A.被清除

  B.抵抗宿主防御功能

  C.与表面活性剂接触

  D.被抗生素杀灭

  E.接近抗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可给菌斑生物膜内不同细菌输送营养物质、清除代谢废物,使细菌发挥各自的致病作用,是不同细菌共同获益的途径。菌斑生物膜具较强的抵抗力,高黏度的基质具有屏障作用,可耐受干燥。抵抗宿主防御成分或药物渗入,使菌斑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还可抵抗流水冲刷。

  【该题针对“菌斑形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慢性龈缘炎病因中的始动因素是

  A.牙石

  B.不良修复体

  C.食物嵌塞

  D.菌斑

  E.口呼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龈缘附近的牙面上长期积聚的牙菌斑是引起慢性龈缘炎的始动因子。其他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均可促使菌斑的积聚,引发或加重牙龈的炎症。

  【该题针对“牙周致病菌”知识点进行考核】

  11、牙石致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A.压迫牙龈

  B.妨碍口腔卫生的保持

  C.吸附细菌毒素

  D.粗糙表面的机械刺激

  E.牙石表面未钙化的菌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石本身对牙龈可能具有一定机械刺激,但研究结果排除了牙石本身作为牙周病原始病因的可能性,牙石的致病作用是继发的,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牙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其表面堆积的菌斑,由于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此外,牙石的多孔结构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牙石也妨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局部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12、牙菌斑葡萄糖分解代谢的EMP途径的终产物是

  A.葡萄糖-6-P

  B.果糖-6-P和果糖-1,6-二糖

  C.1,3-二磷酸甘油脂

  D.丙酮酸

  E.3-磷酸甘油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成熟菌斑的基本结构分为

  A.获得性膜和唾液

  B.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C.上皮细胞和羟基磷灰石

  D.多糖和矿物质

  E.唾液蛋白、细菌和矿物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菌斑的基本结构为三层: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该题针对“菌斑形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14、牙周附着水平是指

  A.龈缘到袋底的距离

  B.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

  C.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D.釉牙骨质界到根分歧的距离

  E.结合上皮到牙槽嵴顶的距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周附着水平是指: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15、牙菌斑内糖类分解代谢的一个酮过程是产生

  A.乳酸

  B.二氧化碳和水

  C.丙酮酸盐

  D.乙酸

  E.柠檬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进入牙菌斑的糖经细菌的转运系统转运到细胞内,经过复杂的代谢,变成能被细菌以糖分解途径降解的形成。细菌的糖代谢中,丙酮酸是一关键的中间产物,几乎所有的六碳、五碳和四碳都是先转变为丙酮酸,然后由丙酮酸进一步降解或合成其他物质。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6、菌斑形成过程中,最早吸附到获得性膜上的细菌是

  A.血链球菌

  B.乳杆菌

  C.韦永菌

  D.梭状杆菌

  E.变形链球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该菌与变形链球菌一样,能利用蔗糖合成水溶性与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这些细菌对牙菌斑形成和细菌在硬组织上聚集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证实血链球菌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致龋性,尚无充分证据表明血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致龋细菌。

  【该题针对“菌斑形成”知识点进行考核】

  17、平滑面菌斑结构包括以下各层,除外

  A.菌斑牙界面层

  B.稠密微生物层

  C.菌斑体部

  D.菌斑下层

  E.菌斑表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平滑面菌斑分为三层:菌斑---牙界面;中间层: 包括稠密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菌斑表面基质。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8、菌斑细菌的直接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

  A.入侵宿主组织

  B.体内繁殖

  C.抑制或躲避宿主的防御机能

  D.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其中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又分为以下几项:

  ①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

  ②入侵宿主组织。

  ③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机能。

  ④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该题针对“牙周组织防御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19、伴放线放线杆菌的致病性

  A.降低宿主抵抗力

  B.骨吸收

  C.组织破坏

  D.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伴放线放线杆菌对牙周组织有毒性和破坏作用:①产生一种叫白细胞毒素的外毒素,可杀伤白细胞使其产生溶酶体酶,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②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③产生内毒素;④产生胶原酶,破坏结缔组织和骨的胶原纤维;⑤产生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等。Aa的表面可形成膜泡,内含毒素,膜泡的脱落可使毒素播散。

  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虽末完全明了,但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的缺陷是引起侵袭性牙周炎的两方面主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伴放线放线杆菌(Aa)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20、牙齿的Ⅱ度松动,是指

  A.颊(唇)舌向松动

  B.近远中向松动

  C.颊(唇)舌向+近远中向松动

  D.垂直向松动

  E.颊(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松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根据牙松动方向确定松动度:仅有颊舌向动度为Ⅰ度;颊(唇)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动度为Ⅱ度;颊(唇)舌、近中远中和垂直均松动者为Ⅲ度。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21、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X线片上通常为

  A.<3mm

  B.<2.5mm

  C.<2mm

  D.<1.5mm

  E.<1m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标准根尖片上,当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时,则可认为有牙槽骨吸收。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X线片上通常为小于2mm。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22、牙周组织上皮屏障,最重要的是

  A.口腔龈上皮

  B.沟内上皮

  C.结合上皮

  D.缩余釉上皮

  E.牙龈上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称为上皮附着,封闭软硬组织的交界处。结合上皮的更新约为5天,比牙龈表面上皮的更新约快1倍。表层的衰老细胞以较快的速率脱落到龈沟内,同时使附着于结合上皮的细菌也随之脱落,这是龈牙结合部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结合上皮在抗菌防御中不仅具有上皮屏障的作用,而且结合上皮细胞本身能产生有效的抗菌物质,包括防御素和溶酶体酶。

  【该题针对“牙周组织防御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23、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依据,除了

  A.终止刷牙可引起实验性龈炎

  B.吸烟与牙周病有关

  C.洗必泰漱口液对牙龈炎治疗有效

  D.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抗Aa抗体滴度增加

  E.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治疗有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吸烟与牙周病有关,但不是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依据。

  【该题针对“牙周致病菌”知识点进行考核】

  24、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

  A.唾液

  B.菌斑

  C.口腔卫生习惯

  D.修复体的光洁度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唾液、菌斑、口腔卫生习惯、修复体的光洁度、口腔环境等都会影响牙石形成。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局部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5、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

  A.获得性膜

  B.食物残渣

  C.牙菌斑

  D.白垢

  E.牙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微生物是造成牙周病破坏的必需因素。

  【该题针对“牙周微生物致病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6、牙周组织不包括

  A.牙龈组织

  B.牙骨质

  C.牙槽骨

  D.牙本质

  E.牙周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韧带(牙周膜)和牙槽骨、牙骨质。牙骨质虽然属于牙体组织,但它与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共同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将牙齿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承受咬合功能,并构成口腔粘膜与牙齿硬组织之间良好的封闭状态,故习惯上将这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附着装置。

  【该题针对“综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27、牙石中的最主要成分是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细菌

  D.食物残渣

  E.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石中最主要成分是无机盐。脱落的细胞、口腔微生物、白细胞及食物碎屑只占很少的部分。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28、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不包括

  A.遗传因素

  B.免疫功能

  C.某些全身疾病

  D.吸烟

  E.酗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易感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性激素、吸烟及有关的系统病。酗酒不是考虑的因素。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全身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9、关于龈下牙石不正确的

  A.位于牙周袋内根面或袋内壁

  B.体积较小

  C.易沉积于邻面

  D.质地坚硬、致密

  E.深褐色、黑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龈缘以下的牙面上、肉眼看不到、需探针才能查到的称为龈下牙石。龈下牙石呈褐色或黑色,较龈上牙石体积小而硬,一般与牙面的附着比龈上牙石更牢固。龈下结石见于大多数牙周袋内,通常用釉牙骨质界延伸至袋底附近,在龈下分布较为均匀,但以邻面和舌、腭面较多些。

  【该题针对“菌斑分类及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0、龈上牙石易沉积于

  A.后牙邻面和前牙唇面

  B.全口牙邻面

  C.全口牙颊舌面

  D.上磨牙颊面和下前牙舌面

  E.下磨牙颊面和上前牙舌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龈上牙石易沉积于上磨牙颊面和下前牙舌面处是因为此两处皆为唾液腺开口处,唾液中含有的钙质和食物残渣是牙石形成易于沉积的原因。

  【该题针对“菌斑分类及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31、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因素是

  A.革兰阳性杆菌

  B.体内菌群紊乱

  C.免疫力低下

  D.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

  E.口腔卫生差,菌斑大量堆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该题针对“牙周微生物致病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2、关于生物学宽度正确的是

  A.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约2mm

  B.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约2mm,其改变可反映牙周状况

  C.牙周炎时牙槽骨水平吸收,生物学宽度增大

  D.牙周萎缩时生物学宽度变小

  E.随年龄增长上皮附着根向迁移,生物学宽度变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沟(袋)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33、关于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疗,正确的是

  A.立刻进行彻底的洁刮治疗,以尽快消除局部刺激

  B.请内科医生全面检查、治疗糖尿病,待血糖控制后再做牙周治疗

  C.先做应急处理,再做必要的内科检查及治疗。血糖控制后进一步牙周治疗

  D.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应常规查血糖

  E.糖尿病患者应常规做牙周治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如发生比如急性牙周脓肿时应进行应急的牙周治疗,此时不宜进行常规的洁治、刮治等常规治疗,做必要的内科检查及治疗,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只进行牙周治疗而不进行全身的治疗的话,牙周治疗效果欠佳,应该在全身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牙周常规治疗。

  【该题针对“综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34、牙周组织的主要防御机制有

  A.上皮屏障

  B.吞噬细胞

  C.龈沟液

  D.唾液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包括:①上皮屏障。②吞噬细胞。③龈沟液。④唾液。

  【该题针对“牙周组织防御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35、对牙周病破坏最大的不良生活习惯是

  A.酗酒

  B.吸烟

  C.不正确的剔牙

  D.口呼吸

  E.咬硬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研究已证实,吸烟也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与维护期中牙周炎的复发有关,为依赖性。重度吸烟者(>10支/天)疾病进展较快,戒烟者较现吸烟者复发的危险性低。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与吸烟量有关。由于吸烟增加了附着丧失和骨丧失的危险性,使牙周组织的破坏加重,因而吸烟状况可作为评估个体牙周炎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局部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6、关于(牙合)创伤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单纯(牙合)创伤会加重牙周炎症

  B.单纯(牙合)创伤会造成骨下袋

  C.治疗牙周炎消除(牙合)创伤是第一位的

  D.(牙合)创伤会增加牙的松动度,所以动度增加是诊断(牙合)创伤的唯一指征

  E.自限性牙松动,没有炎症时不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①单纯、短期的(牙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②(牙合)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但动度增加并不一定是诊断(牙合)创伤的唯一指征,因为牙周膜增宽和牙松动可能是以往(牙合)创伤的结果;③当长期的(牙合)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或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时,它会加重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这种加重作用的真正机制尚不明了;④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消除炎症是第一位的;在正畸治疗前必须先治疗已有的牙龈炎症。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局部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7、对牙周组织破坏最大的力因素是

  A.垂直向力过大

  B.侧向力过大

  C.扭力过大

  D.咬合力不均匀

  E.牙周支持力不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牙周纤维对侧向力的支持非常薄弱,扭力可以使所有的牙周纤维受到侧向力,所以扭力过大对牙周组织破坏最大。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38、造成垂直型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是

  A.牙周萎缩

  B.牙齿松动

  C.过度磨损

  D.接触点消失或异常

  E.不良修复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垂直型食物嵌塞是指食物从(牙合)面垂直嵌入牙间隙内。此型食物嵌塞较紧,不易剔除。造成垂直型食物嵌塞的原因有:①两相邻牙失去正常的接触关系,出现缝隙;②来自对(牙合)牙的楔力或异常的(牙合)力;③由于邻面和(牙合)面的磨损而使食物外溢道消失,致使食物被挤入牙间隙。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局部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9、对于牙周炎致病性最强的是

  A.龈上菌斑

  B.(牙合)创伤

  C.附着性龈下菌斑

  D.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E.牙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非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和具核梭杆菌等,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龈下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强,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该题针对“菌斑分类及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40、造成牙周病的最直接因素是

  A.牙石

  B.牙菌斑

  C.遗传因素

  D.内分泌因素

  E.全身疾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即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病的最直接因素,而牙石、牙面着色、食物嵌塞、(牙合)创伤、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医院性因素等都属于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并非导致牙周病的直接因素。而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和全身疾病等是属于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该题针对“牙周微生物致病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41、影响口腔生态系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宿主因素

  B.细菌因素

  C.营养因素

  D.物理化学因素

  E.居住地因索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口腔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口腔生态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及宿主可控制的因素(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42、糖尿病的口腔表现是

  A.严重的牙周病,唾液少,舌乳头萎缩

  B.口腔黏膜广泛糜烂

  C.口腔黏膜出现丛集成簇的水疱

  D.口腔黏膜白色斑块

  E.口腔黏膜白色网状条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大于无糖尿病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炎的症状非常明显,并且牙周疾病的进展加速,易发生牙周脓肿。当进展到严重的牙周病阶段时,可能会出现舌乳头萎缩,唾液分泌量减少的症状。

  【该题针对“超纲”知识点进行考核】

  43、与糖尿病性牙周炎关系密切的全身因素是

  A.白细胞数目略增高

  B.白细胞趋化功能缺陷

  C.单核细胞数目略增高

  D.转氨酶水平升高

  E.血压不稳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糖尿病伴发牙周病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缺陷、组织内血管基底膜的改变、胶原合成减少、骨基质形成减少,以及免疫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障碍。近年来发现,糖化末端产物(AGES)与其细胞受体(MGE)作用的加强是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加重的机制。

  【该题针对“牙周病促进全身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44、X线片上判断牙槽骨高度降低的标准是牙槽嵴顶

  A.与釉牙骨质界平齐

  B.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小于1mm

  C.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小于2mm

  D.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大于2mm

  E.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大于3mm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情况之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2mm,而釉牙骨质界的位置是恒定的,距离增大则表示牙槽骨高度降低。

  【该题针对“牙周病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备考福利

报考指南.课程服务

备考干货.学习规划

想了解更多考试内容吗?

来学网陪您备考,助力您的考证路!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