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2263.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23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2×23年甲公司代国家进口某贵金属10吨,每吨进口价为200万元,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将有关进口贵金属按照进口价格的80%出售给政府指定的下游企业,收取货款1600万元。 2×23年年末,甲公司收到国家有关部门按照上述进口商品的进销差价支付的补偿款共计600万元。 (2)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公司购置环保设备可以申请补贴以补偿其环保支出。甲公司于2×23年1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840万元的补助申请,作为对其购置环保设备的补贴。2×23年3月20日,甲公司收到了政府补贴款840万元。2×23年4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环保设备,实际成本为18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假设环保设备折旧额需计入制造费用。 (3)甲公司为采用新技术生产更先进的环保设备,于2×23年3月1日起对某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该生产线的原价为8000万元,已计提折旧5500万元,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假定无残值),新安装设备的购进成本为5000万元;另发生其他直接相关费用800万元。相关支出均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生产线更新改造项目于2×23年12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甲公司更新改造该生产线属于国家鼓励并给予补助的项目,经甲公司申请,于2×23年12月20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可获得政府补助2000万元。截至2×23年12月31日,补助款项尚未收到,但甲公司预计能够取得。 假设甲公司对政府补助采用净额法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相关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说明甲公司收到政府的补偿款的性质及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编制甲公司2×23年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编制甲公司2×23年相关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说明甲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款的分类;编制与生产线更新改造相关的会计分录。
2264.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内审部门在2×24年1月审核甲公司2×23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 (1)从2×20年开始受政府委托进口某特种原料M,再将原料M销售给国内的生产企业,加工出产品N销售给最终顾客。产品N的销售价格由政府确定。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料M的价格上涨,而国内产品N的价格保持稳定不变,形成进销倒挂的局面。2×23年之前,甲公司销售给生产企业时以原料M的进口价格为基础定价,国家财政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2×23年之后,国家规范补贴款管理,改为限定甲公司对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然后对甲公司的进销差价损失由国家财政给予返还,差价返还金额以销售价格减去加权平均采购成本和合理利润之和的价差乘以销售给生产企业的数量计算。甲公司2×23年因销售原料M收到财政返还款2000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其他收益。 (2)2×23年11月,甲公司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正式经当地经济发展局核准,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亿元,其中长期资产的建设投资额为1.5亿元,流动资金等其他投资额合计5000万元。甲公司同时也就该技术改造项目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补助用途为资产建设投资。2×23年12月25日,甲公司全额收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下的政府补助5000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其他收益。 (3)2×23年12月20日,甲公司收到了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给予甲公司科技三项补贴的批复》,该批复同意拨付甲公司2×24年“科技三项”财政补贴资金1800万元。2×24年1月15日,甲公司实际收取该笔补贴款。2×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同时确认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收益1800万元。 (4)2×23年7月1日,甲公司取得当地财政部门拨款1200万元,用于资助甲公司2×23年7月开始进行的一项研发项目的前期研究。该研发项目预计周期为两年,预计将发生研究支出2000万元。项目自2×23年7月开始启动,至年末累计发生研究支出1000万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对该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200 贷:其他收益 1200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000 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资料(1)至(4),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会计分录。(按2×23年当期差错处理,无须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2280.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23年度,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2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2年期公司债券,该债券票面价值为5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等于实际年利率),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以银行存款1200万元购入丙公司(非上市公司)10%股权,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以银行存款5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一组股票组合。甲公司对金融资产在组合层次上确定业务模式并进行分类:对于持有的2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管理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对于持有的3000万元乙公司债券,其业务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并满足流动性需求,即甲公司对该部分债券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进行日常管理,但当甲公司资金发生紧缺时,将出售该债券,以保证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对持有的丙公司股权进行指定,除了持有该股份分得的现金股利外,该投资价值的任何变动以及处置均不影响净利润;对于股票组合,以公允价值进行管理,并与投资人员的业绩挂钩。2×23年12月31日,2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100万元;3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3150万元;对丙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股票组合的公允价值为450万元。 (2)2×23年6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研发设备并投入使用,设备价款为48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3)2×23年4月1日,甲公司购买了丁公司55%股权,能够对丁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购入丁公司相关资产中某项新技术研发项目已开始资本化,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经评估该研发项目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在技术方面尚不确定,故甲公司于购买日未将该项目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商誉3500万元。2×23年12月10日,甲公司的技术人员经研究后发现,继续研发该项目从技术角度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预计该研发项目完成后能给甲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利益。为此,甲公司董事会决定继续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对该项目进行开发。 其他相关资料: 第一,2×23年初,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无余额。 第二,企业购入设备价值在500万元以下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三,甲公司预计未来年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 (1)根据资料(1),说明甲公司购入的各项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如何分类,并说明理由。 (2)计算甲公司2×23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编制与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说明甲公司在其2×2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丁公司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理由;计算甲公司在2×23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列报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