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医学高级职称:肿瘤学眼科学(副高)眼科学(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内科学(已下架)内科学(副高)内科学(正高)消化内科(正高)消化内科(副高)肾内科学(副高)肾内科学(正高)内分泌学(正高)内分泌学(副高)神经内科学(正高)神经内科学(副高)呼吸内科(正高)呼吸内科(副高)血液病学(正高)血液病学(副高)心血管内科(正高)心血管内科(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儿内科小儿内科学(副高)小儿内科学(正高)肿瘤内科学(正高)肿瘤内科学(副高)急诊医学(正高)急诊医学(副高)麻醉学(正高)麻醉学(副高)胸心外科学(正高)胸心外科学(副高)小儿外科学(正高)小儿外科学(副高)骨外科学(正高)骨外科学(副高)整形外科学(副高)整形外科学(正高)医学高级职称: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副高)普通外科学(正高)普通外科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泌尿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副高)烧伤外科学(正高)烧伤外科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正高)妇产科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计划生育结核病学(正高)结核病学(副高)医学高级职称:传染病学传染病学(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正高)肿瘤外科学(副高)肿瘤外科学(正高)风湿病(副高)耳鼻咽喉科学(正高)耳鼻咽喉科(副高)皮肤与性病学(副高)皮肤与性病学(正高)康复医学(正高)康复医学(副高)临床营养(副高)卫生管理(副高)职业病学(正高)职业病学(副高)精神病学(正高)精神病学(副高)全科医学(正高)全科医学(副高)重症医学(正高)重症医学(副高)疼痛学(副高)

肿瘤外科学(正高)

568. 患者男,65岁,退休工人。主诉右胸痛、胸闷和气促2个月,加重伴间歇性发热、消瘦2周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胸持续性疼痛,并影响夜间睡眠,先后口服芬必得及盐酸曲马多无效。2周前胸痛、胸闷和气促症状进行加重,伴有间断性低热。患病以来体重下降5kg。在当地医院拍摄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在当地医院先后行8次胸腔抽液,每次600~850ml,总计约6800ml,淡黄色,胸水中找到增生的间皮细胞及少量核异型细胞。在当地医院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炎、抗痨治疗2个月,症状无改善。患者即转院到一 个省级医院治疗。本院后行胸部强化CT、上腹部强化CT、头部强化MRI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部强化CT显示:右侧胸廓轻度塌陷、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胸膜有1.0~2.8cm大小不等的广泛结节、致使胸膜凹凸不平、右侧胸膜不规则增厚、部分胸膜结节侵入肺实质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肺支气管未见狭窄及新生物。头部MRI、上腹部强化CT未见异常。 患者无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无高血压史、无脑血管病史;无手术和外伤史;无肝炎、结核和其他传染病史。无吸烟和饮酒史,从21岁起在石棉瓦生产厂工作,直至退休。 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80次/分,血压128/72mmHg,患者神清,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肺呼吸音明显降低,但双肺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心律齐,心率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无异常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及四肢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尿及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血Hb 92g/L,余指标均正常。血生化:ALT 34U/L,AST 28U/L,白蛋白35g/L,Cr 52μmol/L,BUN 5.2mmol/L,空腹血糖5.4mmol/L。
569. 患者女,46岁。1周前体检发现右乳多发钙化灶。 1周前行乳腺X线摄影发现右乳多发钙化灶,阅外院乳腺X线片显示右乳外象限多发钙化灶,部分区域呈簇状分布,钙化灶较为集中的范围约为4cm×6cm,周围还可见散在的沙粒样微小钙化,并可见周围腺体不规则,门诊以"右乳多发钙化灶"收住院。自起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变化。 住院后查体:双侧乳腺对称,乳腺皮肤无红肿及"桔皮样"改变,双侧乳头无凹陷及溢液。触诊发现双侧乳腺结节感,未触及明确肿物。双侧腋窝、双锁骨上未触及肿物。 住院后检查:乳腺超声可见右乳多发无回声结节,大者位于外象限约0.6cm×0.3cm,未见明确血流。双侧乳腺腺体丰富,双侧腋下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573.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 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 患者既往无吸烟史。
577. 患者女,30岁,已婚,G3P0。因接触性阴道出血3个月来诊。患者近3个月来有阴道接触性出血症状,以性交后出血为主要表现,色淡红,出血可自止。无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无腹痛、腰痛等症状。门诊检查:TCT:HSIL;HPV检测报告为HPV16(+)。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月经规律,14岁初潮,经期30天,行经7天,量中等,色红。28岁结婚,人工流产3次,未生产。每年不参加宫颈癌普查。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6次/分,血压120/70mmHg。患者精神正常,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未及浅表淋巴结。双肺部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心律齐,心率76次/分,未及瓣膜杂音。腹部平坦,无移动性浊音,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黏膜光滑,宫颈3.5cm重度糜烂,子宫中位常大,盆腔未及肿物。肛诊(-)。 辅助检查:胸片未及异常。B超:宫颈肥大,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异常,盆底少许积液,肝脾双肾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ALT 15U/L,AST 28U/L,ALB 45g/L,Cr 49μmol/L,BUN 3.8m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SCC 1.0ng/ml。
579. 患者男,56岁,农民。以"左侧胸痛、活动后胸闷气短2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侧胸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自诉无发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体重减轻、声音嘶哑等症状,未予任何治疗。2天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左肺上叶肺门部直径4.5cm大小肿物,考虑为中心型肺癌的可能。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COPD、肿瘤等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疫区居留史和有害毒物密切接触史,吸烟30支×30年、少量饮酒。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及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发现,T36.5℃,P70次/分,R20次/分,BP 120/75mmH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肺呼吸音略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律齐,心率7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