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

4166. 初二(1)班的赵老师是个“特别懒 ”的老师,每次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他从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他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个问题,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阻碍时,赵老师会及时去引导学生,最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赵老师每天会回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下次改正。当然,他也会积极的和其他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赵老师班上的小明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赵老师没有放弃小明,而是耐心的教育小明。当小明取得进步时,他会肯定小明的表现并鼓励他继续保持。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赵老师的教育行为。
4167. 小明在低年级时经常因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高年级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但是要求他不得将小动物带入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开展了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活动,收集了大量关于小动物的科普信息。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就跟同学们一起研究,并借助小组资源开发了关于生命价值的课程。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析班主任的教育行为。
4168.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他人将如何理解?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选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 问题: (1)对文中“内部言语”应如何理解? (2)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 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