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

201.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包一座雨水泵站工程,泵站结构尺寸为 23.4m(长)×13.2m(宽)×9.7m(高),地下部分深度5.5m,位于粉土、砂土层,地下水位为地面下 3.0m。设计要求基坑采用明挖放坡,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 2.0m,坡面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基坑周边设置轻型井点降水。 基坑临近城市次干路,围挡施工占用部分现况道路,项目部编制了交通导行图(图 1)。在路边按要求设置了 A 区、上游过渡区、B 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C 区等六个区段,配备了交通导行标志、防护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比较密集,项目部针对地下管线距基坑较近的现况制定了管线保护措施,设置了明显的标识。 1.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成本控制等保证措施;基坑土方开挖等安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批后开始施工。 2.为了能在雨期前完成基坑施工,项目部拟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机械分两层开挖; (2)开挖到基底标高后一次完成边坡支护; (3)直接开挖到基底标高夯实后,报请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地基验收。 [1113-31.gif] 问题: 1.补充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缺少的保证措施。 2.交通导行示意图中,A、B、C 功能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项目部除了编制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具体做哪些? 4.指出项目部拟采取加快进度措施的不当之处,写出正确的做法。 5.地基验收时,还需要哪些单位参加?
202. 背景材料: 某桥梁工程的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受政府指令工期的影响,业主将尚未施工的上部结构分成 A、B 两个标段,将 B 段重新招标,路面宽度 17.5m。桥下净空 6m。上部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现浇箱梁(三跨一联)共 40 联,原施工单位甲公司承担 A 标段,该标段施工现场有废弃公路,无需处理,满足支架法施工条件。甲公司按业主要求对原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重大变更调整,新中标的乙公司承担 B 标段,因 B 标施工现场地处闲置弃土场,地域宽广平坦,满足支架法施工部分条件,其中纵坡变化较大部分为跨越既有正在通行的高架桥段,新建桥下净空高度达 13.3m(见图 2)。 甲、乙两公司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了施工竞赛。甲公司利用既有公路作为支架基础,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乙公司为赶工期,将原地面稍作整平后即展开支架搭设工作,很快进度超过甲公司。支架全部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了支架质量检查,并批准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完成后开始绑扎钢筋。指挥部检查中发现乙公司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单。 [1113-32.gif] 问题: 1.原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施工资源源配置有重大变更调整,项目部应如何处理? 重新开工之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应完成什么工作? 2.满足支架法施工的部分条件指的是什么? 3.B标支架搭设场地是否满足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如何处置? 4.支架搭设前技术负责人应做好哪些工作? 桥下净高 13.3m 部分如何办理手续? 5.支架搭设完成和模板安装后用什么方法解决变形问题? 支架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在桥梁建设中属哪一类变形? 6.跨越既有高架部分的桥梁施工需到什么部门补充办理手续?
203. 背景材料: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包括调蓄池、泵房、排水管道等,调蓄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尺寸为 40m(长)×20m(宽)×5m(高),结构混凝设计等级为 C35,抗渗等级为 P6。调蓄池底板与池壁分两次浇筑,施工缝处安装金属止水带,混凝土均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砌筑了围墙,在出入口处设置了大门等临时设施,施工现场进口处悬挂了整齐明显的“五牌一图”及警示标牌。 事件二:调蓄池基坑开挖渣土外运过程中,因运输车辆装载过满,造成抛洒滴漏,被城管执法部门下发整改通知单。 事件三:池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一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因交通堵塞,混凝土运至现场时间过长,坍落度损失较大,泵车泵送困难,施工员安排工人向混凝土运输车罐体内直接加水后完成了浇筑工作。 事件四:金属止水带安装中,接头采用单面焊搭接法施工,搭接长度为 15mm,铁钉固定就位,监理工程师检查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为确保调蓄池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加强了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各环节的控制,以确保实现设计的使用功能。 问题: 1.写出“五牌一图”的内容。 2.事件二中,为确保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对出场的运输做哪些防止拋洒滴漏的措施? 3.事件三中,施工员安排向罐内加水的做法是否正确?应如何处理? 4.说明事件四中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的原因? 5.施工单位除了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控制外,还应从哪些环节加以控制质量?
204. 背景材料: 某公司项目部施工的桥梁基础工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为 C25,直径 1200mm,桩长 18m,承台、桥台的位置如图 4—1 所示,承台的桩位编号如图 4—2 所示。 [1113-34-1.gif][1113-34-2.gif] 事件一:项目部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安排 4 台反循环钻机同时作业,钻机工作效率(1 根桩/2d)。在前 12 天,完成了桥台的 24 根桩,后 20 天要完成 10 个承台的 40 根桩,承台施工前项目部对 4 台钻机作业划分了区域,见图 4—3,并提出了要求:①每台钻机完成 10 根桩;②一座承台只能安排 1 台钻机作业;③同一承台两桩施工间隙时间为两天。1#钻机工作进度安排及 2#钻机部分工作进度安排如图 4—4 所示。[1113-34-3.gif] 事件二:项目部对已加工好的钢筋笼做了相应的标识,并且设置了桩顶定位吊环连接筋,钻机成孔、清孔后,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立刻组织吊车吊放钢筋笼和导管,导管底部距孔底 0.5m。 事件三:经计算,编号为 3—1—1 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用量为 Am3,商品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施工人员通过在导管内安放隔水球、导管顶部放置储灰斗等措施灌注了首灌混凝土,经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为2m [1113-34-4.gif] 问题: 1.事件一中补全 2#钻机工作区作业计划,用图 4—4 的形式表示。(将此图复制到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钢筋笼标识应有哪些内容。 3.事件二中吊放钢筋笼入孔时桩顶高程定位连接筋长度如何确定,用计算公式(文字)表示。 4.按照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事件三中 A 值和首灌混凝土最小用量各为多少? 5.混凝土灌注前项目部质检员对到达现场商品混凝土应做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