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

1317. [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为16m^3/s,共安装4台机组,单机配套功率400kW。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布置于红河堤后,区域涝水由泵站抽排后通过压力水箱和穿堤涵洞进入红河,涵洞出口设防洪闸挡洪。红河流域汛期为每年的6-9月份,堤防级别为1级。本工程施工期为19个月,2011年11月-2013年5月。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穿堤涵洞第五节涵身施。工过程中,止水片(带)施工工序质量验收评定如表[3905_105.gif]所示: 事件2:堤身填筑施工时,某单元工程完成后,经检验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设计单位复核,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决定返工重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返工重做后,该单元工程质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优良,该土方填筑分部工程质量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优良。 事件3:第一个非汛期施工的主要内容有:①堤身土方开挖、回填,②泵室地基处理,③泵室混凝土浇筑,④涵身地基处理,⑤涵身混凝土浇筑,⑥泵房上部施工,⑦防洪闸施.工,⑧进水闸施工。 事件4: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1台; (2)泵室基坑深7. 5m,坡比1: 2,土方采用明挖施工; (3)泵室墩墙、电机层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垂直运输采用塔式起重机。 [问题]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平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 - 2012),指出表中A、B、C、D、E所代表的名称或数据。 2.分别指出事件2中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从安全度汛角度考虑,指出事件3中第一个非汛期最重要的四项工程。 4.指出事件4中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危险部位(或设备) ?
1318. [背景资料] 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黏土心墙土石坝)、副坝(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引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主坝施工中,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选用振动碾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压实;施工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土料填筑压实参数:坝体填筑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待心墙填筑完成后,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事件2:主坝施工中,为加强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料场质量和坝面施工质量,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检查土料场质量。 (2)坝面施工中,经常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3)对黏土心墙两侧的反滤层施工质量经常进行检查。 事件3:副坝混凝土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深层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度控制措施。 事件4:引水隧洞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 爆破后人员进入工作面检查等待时间为10min, 且确保洞内空气质量合格后人员再进入工作面。 (2)爆破采用康铜桥丝电雷管,要求康铜桥丝雷管的电阻极差不得超过0. 25Ω; (3)大坝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上游混凝土围堰采取了泄渣拆除爆破方法。 [问题] 1.简单说明事件1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1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事件2中,为进行土料场质量控制,土料场应经常检查哪些内容?坝面施工中,经常对哪些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对反滤层干密度的测定采用什么方法? 3.事件3中,副坝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哪些温度措施控制? 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1319. [背景资料] 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采用闸、站结合布置方式,泵站与节制闸并排布置于调水河道,中间设分流岛,如图[3905_106.gif]所示。 建筑物地基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黏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粉细砂、中粗砂等,其中粉细砂和中粗砂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位高于节制闸底板高程。泵站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4. 5m。 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如图所示,在基坑四周布置井点进行基坑降水。 事件2:横向围堰采用土石结构,纵向围堰采用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围堰正常发挥作用,施工中处理好了围堰的防渗、接头和防冲的功能。 事件3:泵站下部结构施工时正值汛期,某天土石围堰下游发生管涌,由于抢险不及时,导致围堰决口基坑进水,部分钢筋和钢构件受水浸泡后锈蚀。该事故后经处理虽然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事故处理费用70万元。 [问题] 1.根据事件1,本枢纽工程是先施工泵站还是先施工节制闸?为什么? 2.事件1中基坑降水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为合适的降水方案是什么? 3.根据事件2,写出土石围堰与岸坡接头、土石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接头的防渗处理措施都有哪些? 4.对于泵站基坑开挖施工,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并说明理由?基坑开挖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备案程序是什么? 5.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 ,说明事件3中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该事故的处理方案由哪些单位或者部门组织制定和审定实施?调查结果报哪个单位或部门备案?
1320.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江北取水口加压泵站工程施工,该泵站设计流量5. 0mm^3/s,站内安装4台卧式双吸离心泵和1台最大起重量为16t的常规桥式起重机,泵站纵剖面如图[3905_102.gif]所示。泵站墩墙、排架及屋面混凝土模板及脚手架均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场区地面高程为28. 00m,施工期地下水位为25. 10m,施工单位采用管井法降水,保证基坑地下水位在建基面以下;泵站基坑采用放坡式开挖,开挖边坡1: 2。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会,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专家组成员包括该项目的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运行管理单位负责人、设计项目负责人以及其他施工单位技术人员2名和2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会后施工单位根据审查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组织实施。 事件2:在进行屋面施工时,泵室四周土方已回填至28. 00m高程。某天夜间在进行屋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时,1名工人不慎从脚手架顶部坠地死亡,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问题]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 -2015),背景资料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包括哪些?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SL721-2015),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简要说明正确做法。 3.什么是高处作业?说明事件2中高处作业的级别和种类。 4.根据《水利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生产安全事故共分为哪几级?事件2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哪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