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做】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1)

2020年11月21日 来源:来学网

       来学网小编提醒:想要报名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准备复习了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提前复习轻松提分,欢迎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此来学网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训练,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不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统一过程的因素是()。

  A.“惑”

  B.“学”

  C.“行”

  D.“思”

  2. 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说明()。

  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C.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D.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

  3.《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

  A.3、4 岁~11、12 岁

  B.5、6 岁~11、12 岁

  C.6、7 岁~11、12 岁

  D.5、6 岁~12、13 岁

  7.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9.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1D.课堂问答

  10.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后,再学习英语字母“a、b”时发生了混淆,这种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021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12.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1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作()。

  A.道德

  B.品德

  C.人格

  D.个性

  14.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的

  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15.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上位学习

  B.同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8.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19.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20.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A.六

  B.七

  C.八

  D.九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22.如何理解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内涵、意义及其基本形式?

  23.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4.《草》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你妈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学生背诗)

  师:我女儿真棒,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听不清楚别人说话,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我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若能上学就好了!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问题:请从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25.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

  问题: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6、27 任选 1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题计分,40 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问题(一):请分析《亡羊补牢》的寓意。(10 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 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2 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孔子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2.B【解析】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着,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等。

  3.A【解析】《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4.A【解析】意思是说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跳跃,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5.B【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6.B【解析】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大约在 5、6 岁~11、12 岁。

  7.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D【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9.B【解析】练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0.B【解析】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反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属于正迁移。

  11.A【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因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储藏信息的仓库,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编码,不能回忆就是没有找到与信息相搭配的线索。

  12.D【解析】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

  13.B【解析】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

  14.A【解析】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

  15.C【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16.A【解析】上位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而下位学习是通过演绎获得意义的学习。

  17.D【解析】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8.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 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19.C【解析】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

  20.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 60 多年来,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外,基础教育课程领域进行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改革。1999 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即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22.【答案要点】(1)三结合教育的内涵: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教育,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协调、形成合力,对学生共同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不能够互相替代,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教育讲座。

  23.【答案要点】(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易情感化、易直观化、易被感染化的特点,结合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对古诗进行记忆、对古诗进行理解,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展示和运用了这首古诗,引导学生创设类似情境,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从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这几方面来进行的。

  (1)激发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利用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多运用夸奖和表扬,指出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注重渗透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对部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朗读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5.【答案要点】(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确定学习策略;科学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元认知指导;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能力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3)情感及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问题(三):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 1~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 4 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 4 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

  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 5 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8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 5 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

  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

  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设计理由】本设计注重学生的互动讨论。在教学中,有多个环节涉及到同桌之间、师生之间、全班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学生的智慧与一体,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正与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则寓言。

     更多精选试题练习>>来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火热进行中,详情请点击: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从基础精讲、备考导学、模考冲刺,一站式备考,助您轻松通关!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