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练习】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4)

2020年10月10日 来源:来学网

       考前必刷题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来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专项试题练习,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2.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问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3.人的外部感觉主要包括(  )种。

  A.四

  B.五

  C.六

  D.七

  4.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由他们的(  )水平决定的。

  A.视觉发展

  B.听觉发展

  C.皮肤觉发展

  D.运动觉发展

  5.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2020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其中,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问知觉和(  )

  A.社会知觉

  B.运动知觉

  C.颜色知觉

  D.形状知觉

  8.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效

  C.感觉适应

  D.联觉

  9.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将浅色的教具放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放在白墙前演示。这是考虑了感觉的(  )

  A.适应

  B.对比

  C.融合

  D.后效

  10.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正后像

  B.负后像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11.看见一个苹果,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12.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3.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来他。这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14.穿竖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错觉

  D.知觉的恒常性

  15.看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7.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

  A.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抑制作用

  18.平视桌面上的一本书与斜视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书,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形状虽有不同,但人对书的形状知觉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9.提出“认知地图”这一概念的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20.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在数值上成(  )关系。

  A.正比

  B.对数

  C.反比

  D.常数值

  参考答案:

  1.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2.B【解析】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3.B【解析】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

  4.D【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力量不强,骨化未完成,因此运笔不协调,字迹容易歪歪扭扭,使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为了规范书写。

  5.C【解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

  6.B【解析】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7.B【解析】略。

  8.D【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本题中“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就是联觉。

  9.B【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的现象。题干描述的是同时对比,因此选B项。

  10.B【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绿花的后像是红花,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所以题干所述是负后像。

  11.D【解析】知觉是指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于这一事物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反映。人们把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属性综合起来以后,才知道眼前的事物是苹果,这就是知觉。

  12.B【解析】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视、电影等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13.A【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是我们感知人体外貌的强的刺激部分。只要认得人的面部特征,不管他的发型、服饰等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就不会认错人。

  14.C【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15.D【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1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意义学习的概念。

  17.A【解析】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则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18.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知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声音恒常性。

  19.C【解析】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20.C【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