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理论知识)—发热的主要类型

2017年06月26日 来源:来学网


发热的主要类型包括:五心烦热、急性发热、慢性发热、发热恶寒、寒热往来、身热夜甚、潮热、高热、低热。发热的主要类型是中医内科学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来学网小编整理具体发热的主要类型的内容如下:
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