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辅导】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2018年09月25日 来源:来学网

  十三、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一)成人心脏骤停
  1.概述
  (1)心肺脑复苏: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①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②意外事故,以创伤最为常见。③麻醉及手术意外。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严重酸中毒。⑤药物过敏、中毒。以上原因中,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3)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①心脏停搏,心脏完全停止跳动,心电图呈直线。②心室纤颤,心室肌快速、无序、不协调地连续颤动,心电图呈现高大或细微的室颤波。③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4)诊断依据:①清醒病人突然意识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⑤皮肤苍白或发绀。只要具备前3点即可诊断,诊断必须迅速果断,抢救者应快速检查病人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为复苏争取时间。切不可因反复测血压、听心音和观察瞳孔变化而贻误时机。
  (5)心肺复苏时间:因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要求心肺脑复苏应在呼吸、心搏骤停后4~6分钟进行,避免脑细胞死亡。
  2.心肺复苏 处理心搏骤停分5个阶段: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⑤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参考《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1)初期复苏(C、A、B步骤):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旧指南为A、B、C步骤)。
  ①人工循环(Circulation,C)。即心脏按压,分胸外、胸内两种。现场抢救多采用胸外心脏按压。《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如溺水),否则目前更强调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在病人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质平板上,下肢抬高以利静脉血回流。抢救者位于病人一侧。单人施救时,应首先从进行30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双手掌根部相叠,两臂伸直,以上身的重力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尘5cm(旧指南4~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同时进行。成人不论两人操作还是单人操作,均每按压30次吹气2次(30﹕2),儿童和婴儿单人操作30﹕2,两人操作15﹕2。按压和松开的时间比例为1﹕1时,心排血量最大。且按压不要受人工呼吸的影响。儿童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至少1/3前后径,约5cm(旧指南2~3cm)。婴儿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至少1/3前后径,约4cm(旧指南1~2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②开放气道(Airway,A):开放气道、维持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单人施救时,应在进行30次按压后,再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安置病人仰卧于地上或硬板上,抢救者位于病人左侧,通畅气道。有两种方法。仰头提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但要注意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同时清除病人口腔、鼻腔内的异物。怀疑有外伤时,采用推举下颌法:双手置于病人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病人躺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仰。
  ③人工呼吸(Breathing,B)。最简易、有效、及时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者一手捏住病人鼻孔,另一手托下颌并将病人口唇张开,深吸气后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每分钟均匀地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看见病人胸廓迨起方为有效。
  复苏成功的标志是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60mmHg_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
  (2)二期复苏
  ①复苏内容:ACLS是BLS的继续,是借助器械设备及复苏知识和技术,争取较佳,疗效的阶段。包括药物治疗、除颤、起搏、输血、输液等。尽快采用机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简易气囊呼吸器、麻醉机、自动人工呼吸机等,继续维持呼吸功能。
  ②电除颤: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复苏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胸外电除颤。注意事项: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处用盐水纱布或导电糊,并用力贴紧,以免引起局部烧伤,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
  ③复苏药物的应用: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他可用气管内、心内给药。
  a.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能激发心肌自主收缩,并可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颤易于生效。
  b.阿托品:可减弱心肌迷走神经反射,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进房室传导,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
  c.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能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室颤作用。
  d.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一般主张静脉均匀输注。
  e.呼吸兴奋药:洛贝林、二甲弗林、哌甲酯、咖啡因等,静脉给药,心搏未恢复前不宜应用,以免引起呼吸中枢衰竭。
  (3)脑复苏及复苏后的护理
  ①脑复苏及护理: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害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是防止和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和保护脑细胞的措施。
  a.降温:低温可减少脑耗氧量,每降l℃可减少耗氧5%~6%,将体温降至33~35℃为宜,降温不宜太低。降温时先用药物控制寒战反应,再用物理降温。复温应先逐渐撤出冰袋,再逐渐停辅助药物。
  b.脱水疗法: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达200~250ml,快速(15~30分钟)静脉滴注。
  c.激素疗法:用地塞米松可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d.应用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e.高压氧治疗。
  f.镇静解痉,癫痫可增加耗氧。
  ②脑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
  a.专人监护心率、心律的变化,理想心率为80~120次/分,心率过缓、过速或心律失常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b.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呼吸不规则、表浅、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应高度重视。
  c.防治肾衰竭。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的灌注量。复苏后应密切观察每小时尿量。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
  d.确保有效循环稳定。循环功能稳定,能保证正常的心脑灌注量。理想血压为80~90/50~60mmHg,若血压测不到,应通知医生。复苏后血压过低影响心脑供血,应维持在略高水平,血压过低,须注意观察是否血容量不足,警惕心搏、呼吸停止的再次发生。
  e.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复苏后病人均须常规使用抗生素;增加营养摄入,可采用胃肠外营养,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鼻饲流食;加强基础护理,头高10o~30o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注意发现有无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及时治疗;注意观察神经系统变化。

 

  (二)小儿心跳呼吸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示:心动极缓一停搏型或心室纤颤。
  1.病因与发病机制 ①窒息是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直接原因,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窒息。②突发意外。③心脏疾病。④药物中毒及过敏。⑤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高钾或低钾。⑥医源性因素如心脏手术、麻醉意外等。心跳、呼吸骤停,缺氧、C02潴留致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出现于心跳、呼吸停止后4~6分钟。
  2.临床表现 ①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迅速转为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心音微弱或心动过缓,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②短暂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⑧呼吸停止或严重的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
  3.辅助检查 心电图显示:①心脏完全停搏,呈一水平直线或仅有P波。②缓慢而无效的心室波。③心室纤颤。
  4.治疗要点 立即实行心肺复苏抢救,复苏程序同成年人。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①扪到颈、肱、股动脉搏动,测得血压>60mmHg(8kPa)。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③瞳孔收缩,为组织灌流量和氧供给量足够的最早指征。④口唇、甲床颜色转红。
  复苏后须专人监护:①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②注意神志、精神、瞳孔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并记录。③加强呼吸管理,定时湿化呼吸道,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维持有效循环及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热量供给。⑤维持正常体温,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体温过低适当保温。⑥做好口腔、鼻、眼及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⑦备好一切急救用品。⑨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

相关推荐:手机版来学网APP,下载手机题库做题[点击下载]!

小编:五月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