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备考】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练习(9)

2020年12月11日 来源:来学网

【摘要】高效备考!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你准备好了吗?为助考生能够有效快速地复习,来学小编整理出有关202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训练,让广大考生能够轻松备考,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除此之外,更多2021教师资格证备考热点资讯可点击>>>来学网2021教师资格证板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 世纪 20 ~ 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2.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经济制度

  D. 科学技术

  3. 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访谈法

  C. 历史法

  D. 实验法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5. 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 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 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 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社会课程

  7. 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 课程说明

  8.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A. 儿童、教材、活动

  B. 教师、活动、经验

  C. 儿童、活动、经验

  D. 教师、经验、教材

  9.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 生产经验

  B. 生活经验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10. 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赞可夫

 

2021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品德评价法

  D. 情感陶冶法

  12.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 这属于( )

  A. 注意分配

  B. 注意广度

  C. 注意分散

  D. 注意转移

  13. 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 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A. 变式

  B. 范式

  C. 原型

  D. 演绎

  14.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 直觉思维

  B. 发散思维

  C. 动作思维

  D. 集中思维

  15. 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 稳定性

  B. 持久性

  C. 掩饰性

  D. 短暂性

  16. 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7. 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

  A. 焦虑

  B. 强迫

  C. 抑郁

  D. 恐怖

  18.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A. 强化法

  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情绪疗法

  D. 来访者中心疗法

  19.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 服从阶段

  B. 依从阶段

  C. 认同阶段

  D. 内化阶段

  20. 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 教师促成纪律

  B. 群体促成纪律

  C. 任务促成纪律

  D. 自我促成纪律

  21. 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A. 认知能力

  B. 监控能力

  C. 操作能力

  D. 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 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 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 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 简述课堂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7.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

  我就英语 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班上一个男孩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思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 cock(公鸡),也有 hen(母鸡)和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 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 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 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试加以分析。

  31. 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 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 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1939 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不够。 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A【解析】干扰项是 C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 C【解析】历史法就是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对中学教师来说,就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的三个步骤:搜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类。

  4.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据可查证的资料。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5. 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 A【解析】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学科课程。

  7. C【解析】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课程的纲要性文件,是根据国家对基础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根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学科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 C【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史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 杜威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说,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提出活动课程、活动教学、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

  9. D【解析】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

  10. B【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性的教学。

  11. 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2. C【解析】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 这属于注意分散。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现象吸引的现象。

  13. A【解析】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表象的必要条件。 讲果实的概念时,不只选用可食的果实,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

  14. B【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展,并引出更多新信息。 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 C【解析】题干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

  16. A【解析】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 C【解析】题中他的主要问题是抑郁。

  18. B【解析】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 D【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 B【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 D【解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

  22.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 ✕【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 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 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4.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 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5. ✕【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简答题

  26. 【参考答案】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27. 【参考答案】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 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 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 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8. 【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根据迈克尔等人 1990 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 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 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 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 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

  (1)婴儿期(0 ~ 1. 5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要,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其世界的信任感。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 5 ~ 3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很快,必要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已具备,还多多少少形成了与父母、同伴社会交往的经验,他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显示自己的力量。

  (3)学前期(3 ~ 6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儿童还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增加。 在主动探索的同时,会与别人的自主性发生冲突,因而会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 ~ 12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儿童必须勤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又时不时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便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

  (5)青春期(12 ~ 18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所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 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 ~ 25 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成年中期(25 ~ 50 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成年晚期(50 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 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四、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3)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31. 【参考答案】(1)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2)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 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3)怀有自卑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