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备考】2021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10)

2020年11月21日 来源:来学网

       来学网小编提醒:想要报名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准备复习了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提前复习轻松提分,欢迎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此来学网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训练,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尽心上》

  2.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巴班斯基

  D.布卢姆

  4.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

  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2021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5.小铭发现,练好钢笔字有助于新学习毛笔字,这属于迁移中的(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6.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模式。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7.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8.主张课程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9.陶启能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陶启的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    )。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1.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1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根据这种思想构建的学习模式为(    )。

  A.程序学习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C.掌握学习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范围之内”这是(    )推崇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15.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17.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8.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9.在教完《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后,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大家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敢于亲自尝试。现在,课文上完最后三套卷·卷一了,同学们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这种课堂小结的方式属于(    )。

  A.拓展延伸式

  B.归纳式

  C.练习式

  D.活动式

  20.小亮在解决数学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来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办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2.简述我国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23.简述课程内容的主要形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小虎在六年级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中,成绩很不理想,而从前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回到家后受到父母的责骂,从此以后,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其实,他也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他觉得连自己最喜欢的数学,考试都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那么其他的学科又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有一次,老师还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问题:

  (1)分析小虎丧失学习信心的原因。(10分)

  (2)谈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0分)

  25.材料

  王老师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课《青蛙和蛇》,在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和即将下课之际,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王老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冬天来了,牛、狼等动物都会换上厚厚的毛以抵御寒冬,而青蛙和蛇为什么却要躲起来?”话音刚落,小张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知道,因为青蛙和蛇没有衣服,怕冷。”王老师听后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其他同学谁知道?”

  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默一片。恰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起,王老师只好说:“我告诉你们,因为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需要冬眠,下课。”

  问题:

  (1)请结合本材料,请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本材料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性原则?(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教学环节。(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结合上述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8分)

  (2)如果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2分)

  (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句型操练的三种主要形式。(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种操练活动,并分别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篮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篮球运动对增进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

  动作要点:

  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跳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三年级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色彩的明度

  照片上的同学穿的上衣是紫色的,但紫色有的明度高,有的明度低。这种适度的变化,给人以调和的美感。

  小知识: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如果我们用黑与白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颜色有深有钱。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造型·表现”?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习,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2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孟子•尽心上》一书中提到,“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选D。

  2.B【解析】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正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3.B【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故选B。

  4.A【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社会成员在不同区域、层次、岗位等转化与调动”充分体现了人才的流动,只有A项符合题干,故选A。

  5.D【解析】“练好钢笔字有助于新学习毛笔字”说明练习钢笔字在前,学习毛笔字在后,因此这种迁移属于顺向迁移。“有助于”说明这种迁移是正迁移。故题干所述属于顺向正迁移。

  6.B【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预期效应,主张课程的评价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选B。

  7.C【解析】历史研究法就是以系统的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和演变的史料,揭示其本质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侧重于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间接方式对现状进行考察。本题考察的是历史研究法的含义。故选C。

  8.B【解析】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说明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学生“做中学”,以此获得直接经验,该课程是活动课程。故选B。

  9.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特征有:①思维的可逆性;②去自我中心;③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④具体逻辑推理。此外,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能够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为标准进行排序,从而进行比较。如按高矮、大小、长短等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故选C。

  10.C【解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属于条件性知识。故选C。

  11.C【解析】A项,绝对感受阈限是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

  B项,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C项,能觉察出来的音量最小差异量,即听觉差别感受阈限。

  D项,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联系题干,“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属于数值,是差别感受阈限,故选C。

  12.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故选B。

  13.C【解析】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帮助,学生都能掌握80%以上。

  14.A【解析】以学校系统的形成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以此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推崇的思想就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范围之内”。

  15.A【解析】自愿性是指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与。故选A。自主性与被动性相对,课外活动如何进行,自己组织、设计。

  16.A【解析】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实验,小狗能够在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属于刺激的分化,故选A。

  17.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的形象过程。根据文字、记忆的想象都是再造想象。联系题干,根据诗词内容想到某些事物属于再造想象。故选B。

  18.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19.D【解析】寓课堂小结于游戏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新知识。课文上完,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编排演练童话剧,是一种活动式课堂小结。故选D。

  20.C【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其中A项,启发式策略是指凭借经验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一种策略;C项,算法式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找到最终解决方案的策略,重点强调对问题解决的所有途径逐一尝试。联系题干,小亮选择的是通过逐一尝试的方法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属于算法式策略。故选C。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22.【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3.【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主体部分;教材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编排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小虎丧失学习信心的原因主要有:

  ①学习兴趣未得到充分激发。由于一次数学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信心,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②不良的家庭环境。家长并未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地责骂,降低了小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个性。

  ③不正确的归因。想取得好成绩又认为自己做不到,这是归因于“能力”的不足,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因此导致失去了信心。

  ④教师对其进行的错误反馈。教师对小虎的评价给予了错误的信息反馈,也是其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

  (2)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育民主,启发学生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材料中学生想取得进步,又觉得自己做不到,这种归因是有问题的。教师在考试后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把暂时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以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去学习。

  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老师在作业和测试评价时,要及时反馈学习的结果,评价要以鼓励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只有正确有效的反馈信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升学习的兴趣。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教学,一方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方面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首先,王老师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教学行为。

  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承认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允许提出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材料中,小张提出自己的见解后,王老师直接予以否认,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引导学生思考,而是直接告诉答案。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最后,王老师的教学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这一规律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打击了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作为教学过程。应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

  首先,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的王老师应该将问题设置得更具有开放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再次,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和质疑。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文章特点

  ①文章紧紧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本文在描写时注意抓住火烧云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变化无穷的形状,来表现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写霞光,抓住了“红”的特点;写火烧云的颜色及颜色的变化,抓住了“多”、“快”的特点;写火烧云的形状及变化时,又抓住了“多”、“快”的特点。

  ②文章运用丰富的想象。作者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③语言优美生动。在写火烧云的色彩时多处使用重叠词语,如“金灿灿”“红彤彤”写出了火烧云的光彩夺目;写火烧云色彩还运用比喻词语,如“葡萄灰”“梨黄”。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檀、凶、盈、庙、惚”等生字;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会使用重叠词;了解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与欣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学习作者大胆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唤醒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3)新授环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解火烧云

  1.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思考什么叫火烧云?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明确:“烧”)

  3.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学生自由谈看法)

  4.小结: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二)梳理文章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明确:课文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2.划分段落层次

  【设计理由】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再通过梳理课文结构,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为下面精读欣赏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分析文段

  (一)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1.朗读课文1、2段,思考问题:火烧云上来了的景象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这段话中有几个“变”字?人们的心情是如何的?(惊喜、开心、欢乐)从哪里看出来的?(笑盈盈)

  3.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老师小结: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4.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惊喜的语气。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5.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明确: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火烧云的颜色多。)

  2.火烧云的变化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并用该句子造句。)

  3.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明确: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

  4.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化?(预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5.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1.默读4-6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变化快。)

  2.火烧云的形状想什么?(明确:像马、狗、狮子)

  3.除了形状变化,还有什么特点?(特别快)

  4.大家一起读4-6段,边读边体会眼前景色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明确: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

  6.观看火烧云图片,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想象它们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仿写一段话。写完后四人小组交流。(出示PPT提示仿写内容)

  7.师生交流学生仿写内容。(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写得真好。)

  8.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明确: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

  (四)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1.作者观察火烧云下去时是怎样的景象?

  (明确:“一时恍恍惚的……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2.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意犹未尽)

  【设计理由】精读段落,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云给人带来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的语句,再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教师通过以引导提问的方式,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27.【参考答案】

  (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已知数。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能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学会运用代换思想和分析进行解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分析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3)新授环节

  一、看图写方程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已知有3个篮球,盒子里有X个,加起来一共有9个。列出方程式即:3+X=9

  二、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后请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以下观点:

  A.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9-3=6,所以X=6

  B.根据数的组成6+3=9,所以X=6

  C.3+X=9=3+6,所以X=6

  D.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那么可得出X=6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教师:我们说X=6是方程3+X=9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就叫方程。

  三、自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的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概念学习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28.【参考答案】

  (1)①机械性操练

  机械性操练是句型操练的初级阶段。操练时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要求低。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次机械操练,正确无误地记忆句型,养成习惯,并能自动地初步掌握句型。机械性操练最常用的方法有重述法、转换法、并句法。

  ②意义性操练

  意义性操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操练,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用英语表达意思。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情境、范围让学生做出回答。但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预料的,意义性操练的常用方法有问答法、句型转换法,串联操练法、按图操练法。

  ③交际性操练

  交际性操练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自由使用所学的句型,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学生的交际言语不被某些句型所限制,也不被某一课堂的句型要求所限制,交际性操练的方法有“讲故事、看图说话、情境对话、角色表演等”

  (2)Teaching aims

  a.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such as hat, pants, dress, skirt,and T-shirt. Besides, students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spond accordingly.

  b. Ability aims: 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 some simple daily English by observ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mmon expression about “clothing”, and learn to associate verbal life with reality.

  c. Emotion aims: students learn to place their own clothes and develop good personal habits.

  2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操练活动

  ①机械性操练活动:齐声跟读

  教师逐个读出新单词和句型,学生边齐声跟读边做动作。例如T: It’s cold today. Pleaseput on your coat.(教师在给出示例的同时,结合表情做出相应动作。)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读:T: It’s hot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最后,教师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鼓励人人开口,齐声朗读,边读边做动作,辅助一些体态语言,可以激起学生跟读、朗读的热情,避免了机械操练的枯燥性。】

  ②意义性操练活动:Say and Act.

  教师给学生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图片进行对话。学生先用“I like…”句型向对方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再互相发出指令,让对方做出相应动作。如:

  A: 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and the red skirt.

  B: I like the blue dress.

  A: Take off your jacket. B做动作

  B: Fold your sweater. A做动作

  【设计理由:设置意义性操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新知,自由表达和交流。两人练习,说与做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交际性操练活动:角色扮演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四人一组,可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扮演售货员与顾客,也可以演示一个聚会场景。运用所学的关于“衣物”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

  Child 1: I like blue skirt very much.

  Mother: It’s cold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Child1: Ok, I’ll put away my skirt and put on my coat.

  Father: I will clean our room. Please hang up your T-shirt.

  Child 2: I’m washing my clothes. Who can help me put away my T-shirt?

  Child 1: I can help.

  Child 2: Thank you, my dear sister.

  【设计理由:角色扮演是将真实生活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根据假设的情境,充分想象,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语言开展交际活动。这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两只小象》是一首五声宫调式歌曲。音域较窄;旋律起伏不大;歌曲为一段体结构,3/4拍,基本节奏型较统一,只在最后……句结尾处用附点稍加变化;结构简单、规整,整体呈现出小象玩耍时的状态;每句结尾的休止符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轻快活泼;歌词朗朗上口。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并能背唱这首歌曲。与小伙伴一起模仿小象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演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通过律动,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

  (3)导入环节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又快又对:“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尾巴像绳子,大腿像柱子”猜猜是什么?(学生思考同答)

  教师:那么我们把大象的宝宝叫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真了不起!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张请帖,大森林里要开一场动物演唱会,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去听演唱会、顺便看看小象。(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突出音乐的形象;学生很容易就猜出,加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会使学生印象倍加深刻。)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连贯性。教学难点:跨步拿球的时机。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做出运球一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能够尝试运球多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示范与模仿,在多次尝试中,学生能够做出规范的动作。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小组练习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练习中增强自尊、自信。

  (3)练习方法

  2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自主体验尝试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每人一球,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设计理由: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动作要领,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可以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适当过度学习能够保证动作要领的规范与掌握。】

  ②学生结伴分组练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互帮互助练习。一位同学抛球,另一位同学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完成整个动作,负责抛球的同学负责捡球。

  【设计理由:这种分组练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

  ③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计时比赛。互换角色。教师做裁判,对学生完成整个规范动作的过程进行计时,对于完成时间较少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勇于发出挑战,精益求精。

  【设计理由: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永不放弃,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31.【参考答案】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造型活的两个方面,造型是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调配色彩表现出的明度变化,创作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色彩明度的调配,体验明度的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新授环节

  一、明度的概念

  (一)阅读书本

  24最后三套卷·卷一

  请同学们看书本上“小知识”里的一段话,大家快速浏览,思考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反馈:你们找得可真仔细,那现在我们就来探究到底什么是颜色的明度。

  (二)PPT出示图例

  PPT出示各种不同色彩的服装,有蓝色、黄色、紫色、橙色…大家感受下,觉得哪个颜色的服装最亮?哪个最暗?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明确:色彩越亮我们可以说它的明度越高,反过来越暗我们就可以说它的明度越低。

  同学们大家看,现在把这些服装都变成黑白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黑白的色彩有深有浅,黄色的最浅,紫色的最深。)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知道了黄色最亮可说它明度最高,现在我们又发现黄色变成被白色后颜色最浅,是不是说明颜色变浅代表着明度高,反过来紫色最深我们说它明度最低?所以说,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二、调配色彩的明度

  教师出示三杯不同浓度的蓝色液体,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蓝色液体哪个明度高,哪个明度低。(学生观察并作答)

  分组实验调配色彩:4人一小组,用蓝色一种颜色调配出三种不同的明度,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色彩的明度。

  (各个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加白色和加水可以提高颜色的明度,加黑可以降低颜色的明度。

  三、赏析图片

  展示生活中明度变化的图片,如渐变色的服装、荷花等图例。思考这些颜色明暗和深浅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丰富的美感、有节奏感、浅色感觉清晰、深色感觉压抑……)这种明暗变化,在美术作品中怎么运用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作品,思考怎样使色彩明度变化更好、画面更美观?

  (学生谈喜欢的作品以及优点)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新上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利用明度的渐变使画面十分丰富,不同的形状、不同方向由深色渐变到浅色,或者由浅色渐变到深色,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感。

  2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四、教师示范调色

  我们欣赏了很多作品,现在老师想动手画一画,你们告诉我,画面的颜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

  (预设:选好一个颜色加水、加白色或黑色。)

  教师示范:现在老师按照你们说的方法调一调并把颜色画到纸上。

  A.选颜色,先挤出颜色,调在调色板上,用画笔把颜料调均匀。

  b.提高明度,开始加水,颜色变淡。

  c.现在把它画在纸上,你们看,怎么一点都不清晰,这是为什么?

  (预设:水加得太多了。)

  教师小结:我们在调色的时候,第一要注意调色要均匀,第二要注意控制水分,怎样才能画出更加美丽的作品。

     更多精选试题练习>>来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火热进行中,详情请点击: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从基础精讲、备考导学、模考冲刺,一站式备考,助您轻松通关!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