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寄生虫学知识点:原虫

2018年09月29日 来源:来学网

一、溶组织阿米巴

1、形态:1、滋养体:比白细胞略大,活体时靠伪足作进行性和定向阿米巴运动,有折光性。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其内部结构清晰:内外质分明,外质透明,内质颗粒状,可见吞噬的红细胞。2、包囊:粪便内可见1核、2核和4核包囊,偶可见8核包囊。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棒状,未成熟的包囊内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2、生活史:1、感染途径:经口;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滋养体;4、寄生部位:结肠。

3、致病:阿米巴穿孔素破坏组织。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见部位依次为:①肝脓肿(最常见)②肺脓肿③脑脓肿④皮肤阿米巴病。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

4、检测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取材:粘液脓血便或稀便。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

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取材:成形便;检查阶段:包囊;3浓集法:查包囊

二、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

1、形态:利杜体,虫体卵圆形,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

2、致病:巨噬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脏受损;脾功能亢进,全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受损。

3、检查方法:穿刺涂片法:可进行骨髓、淋巴结或脾脏穿刺,以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活组织检查: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  用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免疫检查。

4、生活史: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等节肢动物内,无鞭毛体寄生于人等巨噬细胞内。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1、形态1、滋养体:呈半个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虫体前1/2为吸盘,鞭毛4对,核2个,轴柱1对。2、包囊:椭圆形,壁厚,内含2-4个细胞核,4核包囊为成熟包囊。鞭毛、轴柱等。

2、生活史:1.寄生部位:小肠、胆囊.滋养体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2.感染阶段:成熟4核包囊;3.感染途径:经口;4.致病阶段:滋养体;5.宿主:人;6.保虫宿主:家畜、野生动物。

3、致病:致病机制:滋养体吸附于肠粘膜,肠吸收功能下降致腹泻。临床表现:暴发性水泻,伴腹胀、腹痛、呕吐、发热、疲乏、厌食。粪便稀。

4、检查: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2.碘染色直接涂片法:查包囊

四、阴道毛滴虫

1、形态:滋养体--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似水滴样.前1/3处有一个椭圆形的核,有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波动膜、1根轴柱。

2、生活史:1.本虫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以二分裂法繁殖。2.寄生部位:泌尿生殖系统:女性阴道和尿道,男性尿道及前列腺。3.感染和致病阶段:滋养体。4.感染方式:接触感染:A.直接接触:通过性生活;B.间接接触:通过坐便器、公共浴池、游泳池、公用游泳衣裤浴巾等方式。

3、致病:1.机理:(1)虫体消耗糖原,阻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使阴道内pH值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2)虫体的机械与化学刺激作用。2.所致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4、实验诊断: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前列腺分泌物,直接涂片或涂片染色镜检。

五、疟原虫:

1、形态

2、生活史

1.感染阶段:子孢子;2.感染途径与方式:按蚊叮咬,输血、血制品、经胎盘;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7.中间宿主:人;终宿主:按蚊。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1)、在人体内发育:

A、红外期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蚊叮咬,侵入人体,在肝细胞内发育,裂殖体:速发型、迟发型,

B、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C、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3、致病:红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不断裂体增殖,破坏红细胞,引起病人出现周期性发热。反复发作后,病人出现肝脾肿大,贫血等临床症状。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仅间日疟原虫有,由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激活发育至红内期所致。重症疟疾,死亡率高,主要由恶性疟引起的脑型疟疾,儿童和无免疫力成人多见。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会产生带虫免疫,这种免疫能抑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少,维持低水平的原虫血症,临床症状消失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毒抗礼,但宿主体内疟原虫被药物消灭,免疫力就将逐渐消失。治疗药物:间日疟原虫采用氯喹和伯喹。恶性疟可单服氯喹。

4、 检测方法:厚薄血膜同片法。厚血膜确诊,薄血膜定虫种。

六、刚地弓形虫

1、形态:滋养体:速殖子和缓殖子。弓形或月芽形,长4~7μm,核位于虫体中央。假包囊: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含数个至20多个虫体(速殖子)。包囊:有坚韧囊壁。含数个、数千个缓殖子,可不断增殖。

2、生活史:

5种形态阶段:中间宿主(人)体内的有:速殖子、包囊;终宿主(猫)小肠上皮细胞的有: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感染阶段:卵囊、包囊、假包囊。寄生部位:在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终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感染途径:经口(主要);致病阶段:速殖子。

3、致病: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反复增殖,破坏细胞引起组织炎症和水肿。若包囊破裂可致炎症反应和坏死,或形成肉芽肿;与机体免疫力有关;与虫株毒力有关。包囊挤压器官组织,破裂后刺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纤维化。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获得性弓形虫病:(1)淋巴结肿大,(2)脑炎,(3)视网膜脉络膜炎,(4)其它,如心肌炎、肺炎等。治疗药物:乙胺嘧啶,磺胺嘧啶等

4、检测方法:直接图片染色法(速殖子),组织切片检查法(包囊),免疫学检查。

七、隐孢子虫:

1、形态:改良抗酸染色标本中,卵囊为玫瑰红色,囊内含4个子孢子以及少量颗粒残留物,但界限不清。

2、生活史:1.生活史包括无性,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过程,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2.其生活史过程包括卵囊、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合子及卵囊等五个不同发育期;3.感染阶段:成熟卵囊;4.感染途径:经口感染;5.寄生部位:小肠上皮细胞;

3、致病:机会致病。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和腹泻。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自限性腹泻,病程一般持续1—2周。

4、检测方法: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免疫学方法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