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血液系统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2017年04月20日 来源:来学网

第五单元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

  一、诊断标准

  (一)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参考值低限(成人为4.0×109/L)称白细胞减少症。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 ×109 /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三)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二、原因

  (一)感染

  1.细菌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感染。

  3.原虫感染 疟疾及黑热病等。

  (二)血液系统疾病

  1.某些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非白血性白血病。

  3.恶性组织细胞病。

  4.骨髓转移癌。

  (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1.物理因素 X线、γ射线及放射性核素。

  2.化学因素 苯、铅、汞等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及抗甲状腺药物等。

  (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一、发病机制分类

  1.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二、病因

  (一)生理性增多

  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比早晨高。

  2.妊娠后期及分娩时。

  3.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4.饱餐或淋浴后。

  5.高温或严寒。

  (二)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均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严重的组织损伤、坏死和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3.急性大出血 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及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诊断标准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0.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二、病因

  (一)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二)寄生虫病

  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三)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四)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五)某些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性肿瘤如肺癌等。

  (六)某些传染病

  如猩红热等。

  (七)其他

  如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第四节 淋巴细胞增多

  一、诊断标准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超过4.0×109/L称为淋巴细胞增多症。

  二、病因

  1.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及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

  2.肿瘤性疾病 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第五节 红细胞增多

  一、诊断标准

  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超过参考值的高限。一般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即认为增多。

  二、分类和病因

  (一)相对性增多

  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二)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1)生理性增加 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2)病理性增加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及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加。

  第六节 血小板增多

  一、诊断标准

  外周血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

  二、病因

  (一)原发性增多

  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二)反应性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等。

  【习题】

  1.【(1)—(2)共用题干】

  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4.0×109/L

  B.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 ×109 /L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