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第九单元补益剂

2017年03月27日 来源:来学网

 第九单元 补益剂

  一、概念:

  组成:补益药物为主

  功效: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主治:各种虚证

  二、适应证、代表方:

  补气—气虚证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补血—血虚证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气血双亏证

  —八珍汤、炙甘草

  补阴—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补阳—阳虚证

  —肾气丸

  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地黄饮子

  三、使用注意:

  1、据因而补

  2、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3、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辨别虚实真假

  5、辨别缓急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第一节补气

  四君子汤《圣济总录》

  【主治】脾胃气虚证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脾胃气虚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气虚常用方,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

  2.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衍化方: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

  组成:人参、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组成:人参、半夏、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陈皮、

  砂仁、生姜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运化无力:食少便溏

  脾胃气虚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脉虚缓。

  湿阻气滞:胸脘痞闷、苔白腻

  湿浊阻滞

  气机升降失司:吐、泻。

  【病机】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1)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2)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3)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肺,以其宣利肺气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名词解释: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药物,治疗肺脾两虚之证,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化生水谷精气,止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脾不升清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体倦食少,少气懒言,舌淡、脉虚弱

  气虚发热:发热,自汗,渴喜热饮

  【病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

  方解

  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君益气升阳。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而升阳,体现了“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法。

  运用:

  1、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附方: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

  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名词解释:

  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

类方比较:

  不同点:

  四君子汤:重在益气健运脾胃,为补气的基础名方。是治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凡中气不足,脾胃运化乏力而见面色萎白,气短体倦,食少便溏,脉虚弱者,均可应用。

  补中益气汤:尤善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临证尤多用治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证,久泻久痢证,崩漏证,以及气虚发热证。

  相同点:

  均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用脾胃气虚而见面色萎白,少气体倦,纳呆,舌淡脉虚弱等见证。

  生脉散《医学启源》

  【主治】气阴两伤证

  气虚脏腑经脉失于濡养:气短体倦,神疲懒言,甚者气促气喘,脉虚

  气阴两虚

  阴津不足,津不上承:口渴咽干舌燥,舌苔薄而少津

  【病机】气阴耗伤

  【治法】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生津,固脱止汗

  臣: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配伍要点:

  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养心生脉之效

  气复津回,汗止阴存,气阴充养于心脉,则脉绝可复生,故曰生脉散

  第二节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主治】营血虚滞证

  清窍形体失养—面色苍白无华,唇口色淡,耳鸣、舌质淡

  营血亏虚心失所养——心悸

  不能濡养

  肝失所养—头晕目眩,爪甲无华

  冲任失养—月经不调,经量减少

  滞涩不畅 闭经不行,脐腹作痛、脉细或细涩。

  【病机】营血虚滞,血行不畅(虚、瘀)

  【治法】补血、和血

  方解:

  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配伍要点: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用基础方。

  临床运用: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2、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衍化方:

  胶艾汤(《金匮要略》) 化简即得四物汤

  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清酒

  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粘稠,腹痛等。

  归脾汤《正体类要》 类似参苓白术散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脾不健运—食少体倦

  气虚

  气不摄血—便血,或崩漏

  血虚:心失所养—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远志——安神益志

  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目的。

  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

  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

  血虚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

  【病机】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补气生血

  方解:

  君: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

  臣:当归——养血和营

  配伍要点: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气旺血生,血充气固,阳生阴长,阴平阳秘,虚热自退。

  运用:

  1、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剂

  2、辨证要点: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而虚;阴虚发热者忌用本方

名词解释:

  补气生血:治法之一,是指通过应用补益脾气之药,使脾胃健运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当归补血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本方乃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取补气与补血诸方之首,合二为一,则兼具二者之效,故名“八珍”。

  【主治】气血两虚证

  气虚,不能温养脏腑:四肢倦怠,气短乏力

  气血两虚

  血虚,不能荣养脏腑: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脉虚

  【病机】气血不足

  【治法】益气补血

  方解:

  君: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

  臣: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助熟地补益阴血

  佐:茯苓——健脾渗湿

  白芍——养血敛阴

  川芎——活血行气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精神困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衍化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八珍汤加人参、肉桂、生姜、大枣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人参养荣丸(原名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八珍汤加陈皮、黄芪、桂心、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四肢沉滞,骨肉酸痛,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形体消瘦等。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肾阴虚证

  腰府失养:腰膝酸软

  骨髓失养:齿牙摇动,或小儿囱门不合,或足跟疼痛

  肾阴虚证

  清窍失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虚热内扰:遗精梦泄,手足心热,盗汗,骨蒸潮热;口燥咽干,消渴、小便淋沥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肾阴亏损,虚热内生

  【治法】滋阴补肾

  王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解:

  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佐: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腻

  牡丹皮——清泄肝火,制药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

  配伍要点:

  “三补”药与“三泻”药相伍,以补治本,以泻治标,补中有泻,标本兼顾

  “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重补三阴,以肾为主。是一首滋阴补肾的著名方剂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真阴不足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虚泄泻者慎用

  衍化方: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六味地丸加黄柏、知母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

  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功效:滋阴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功效: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类方比较:

  不同点:

  六味地黄丸:重在滋阴补肾,兼补肝脾,并能清泄虚火,寓泻于补,为滋阴补肾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肾阴亏损,虚热内扰而见腰膝酸阴软,眩晕耳鸣,盗汗遗精,手足心热,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大补阴丸:滋阴与降火并重,尤偏于滋阴培本,兼能降火潜阳以清源,为滋阴降火法的代表方。多用治真阴不足,相火妄动所致之骨蒸潮热证或咳嗽咯血证。临证多伴有盗汗遗精,足膝热疼,尺脉数而有力等见证。

  相同点:

  均具有滋阴降火之功。用治肾阴亏虚,虚火内扰而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主治】真阴不足证

  阴精亏损,机体失养:头目眩晕,耳鸣,腰腿酸软,形体消瘦

  封藏失司:遗精滑泄

  虚热内扰

  迫津外泄:盗汗

  虚火上炎: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数

  【病机】真阴不足,精髓亏耗,虚热内扰所致

  【治法】滋阴补肾 填精补髓

  方解:

  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龟胶 ——滋阴潜阳

  鹿胶 峻补精髓 ——温补肾阳

  佐: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配伍要点:纯补无泻;大量补阴药加少是补阳之品。

  运用:

  1、本方是治真阴不足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腰酸肢软,舌光少苔,脉细。阴柔滋润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若脾虚泄泻者慎用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 化简即得六味地黄丸

  【主治】肾阳不足证

  不能温养肢体: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肾阳不足 不能化气行水: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为甚,舌淡而胖,脉虚弱

  寒凝经脉:少腹拘急

  【病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治法】补肾助阳

  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

  桂枝—辛甘温,温通阳气

  臣:干地黄—滋阴补肾

  山药、山萸肉—补肝脾而益精血

  佐:泽泻、茯苓——渗湿泄浊

  丹皮——清泄肝火

  配伍要点:

  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温补肾阳之效

  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白,脉虚弱而尺部沉细。

  肾阴虚,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衍化方:

  加味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组成: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十补丸(《济生方》)

  组成:肾气丸加五味子,鹿茸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

  主治:肾阳虚损,肾精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右归丸《景岳全书》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不能温煦濡养形体:气怯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不能固摄:遗精滑泄,遗尿

  肾阳虚

  精气虚冷:阳痿、无子

  不能温养脾土:食少便溏

  【病机】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精血虚冷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方解:

  君:附子、肉桂——温肾阳,补命火,暖下元

  鹿角胶——温阳补髓,养血填精之效

  臣:熟地黄——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既补精血的不足,又补阴以生阳

  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益脾固肾

  枸杞子——补血养肝,滋肾益精

  佐:菟丝子——助阳益阴,补肾固精

  杜仲——温补肝肾,强筋壮骨

  当归——补血和血

  配伍要点:

  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以培补肾中元阳之效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迟

  例题:

  1. 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为( )

  A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B 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

  C 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 D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E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2.下列不属于四君子汤组成的是( )

  A 人参 B茯苓 C 附子 D 白术 E 甘草

  3.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 )

  A 益气健脾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D 益气固表止汗 E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参考答案

  1.D 2.C 3.B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