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土壤污染防治

2019年01月08日 来源:来学网

【热点背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将为我国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法治保障。
《土壤污染防治法》从列入立法规划到最后出台,历时多年。由于土壤污染形势复杂,修复难度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这部新制定的法律受到广泛关注。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土壤污染。在据不完全统计数字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足以看出土壤污染的损害性不容小觑。

【热点解读】

土壤污染防治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并且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土壤污染的防治难度更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这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最主要措施。
[权威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
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
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李克强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李克强
土壤污染要做好,关键要把底数摸清楚,底数不摸清楚就无的放矢。——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原因分析]
土壤污染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土壤污染造成的因素复杂、污染后果具有长期潜伏特性,是一种综合性污染,治理比大气、水都更加困难。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工矿业的“三废”排放。废渣经雨水淋溶污染土壤,废水经河流污染农田,废气(包括汽车尾气)通过大气沉降在土壤中累积。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的过度使用,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禽畜饲料中含有铜、锌、砷等添加剂,长期使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
三是垃圾围城、围村,污染土壤。农村垃圾治理是我国乡村建设的老大难,尤其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因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特点分析]
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危害分析]
土壤污染危害极为严重:
一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土壤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粮食和农产品重金属等含量超标,影响食物安全。
二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三是影响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涉及搬迁工矿企业的职工安置,农民经济受损和人民群众健康受损的补偿问题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对策措施]
一是转变理念,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是我国环境容量到达临界点的表现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转变GDP至上的发展理念。要把土壤污染防治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要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是健全制度,修订法律法规,完善各项标准。
建议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实现土壤污染依法防治、依法监督、依法管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完善,有些方面还是空白。要以人民健康、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全面审视、尽快修订和完善土壤污染标准、修复标准、污水处理标准、农产品和饲料安全标准等。
三是深化改革,理顺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由多部门“多头”管理。建议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统一协调机制。建立流域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土壤环境损害的赔偿、补偿制度。整合现有环保、国土、农业、水利、卫生、粮食等部门监测网络,实现土壤调查数据信息共享。
四是常态监测,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不断加强对土壤状况的检测,做到一般检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实行常态化检测。能够及时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制度,并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完善土壤监测、治理修复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并把各项土壤保护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五是着力监管,加大企业排污惩处力度。
强化工矿企业、排污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面环境监管,加强对高污染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转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现场监察,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并加大对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行业的查处取缔力度。对污染企业搬迁、关闭后的厂址和其它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农业开发利用的,认真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明确修复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技术标准,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改为农业用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不断深化对企业排污的监管,落实企业保护土壤环境的主体责任。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
学习提高农业知识水平,树立科学、环保使用化肥、农药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农民使用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不断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农资产品,并增加对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种田压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切实承担起保护土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七是全民动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土壤孕育万物,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防治土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只有人人重视、从自己做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大地母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学网